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连续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连续多年提高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价格,实施托市收购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收购期粮食收购总量、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量及库存量将全部创历史新高。粮食主产区粮食企业库存管理、安全储存压力前所未有。例如,截至2014年12月末,黑龙江省全社会粮食库存已达1483亿斤,其中国家政策性粮食库存1212亿斤,已经超过或接近1248.4亿斤的2014年全省粮食产量。2015年秋粮收储时矛盾将异常突出。
另外,国家连续多年的政策性粮食收购提高了加工企业生产原料成本,同时,为保证市场稳定供应,对粮食市场实行宏观调控,粮食加工企业终端产品市场价格不能随原料成本提高而提高。在原料价格上涨和产品价格平稳的双重夹击下,粮食加工环节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致使主产区粮食加工企业出现全面亏损。以稻谷加工为例,每吨水稻最低收购价格从2012年的2800元提高到3100元,而大米市场价格持续低迷,每吨始终在4150到4300元,导致加工企业亏损,生产经营十分困难。2014年,有的粮食主产区粮食加工企业开工率不足30%,大部分企业处于长期停产、关闭状态,部分企业已经转产,放弃了粮食加工业务。
为此,建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果断对策,(1)适当在粮食主销区建设一定数量的储量库,转移一部分粮食;(2)支持主产区的粮食加工业发展,阶段性地给予粮食加工企业补贴或奖励;(3)对粮食主产区新上粮食加工项目、现有粮食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及扩大产能等,给予资金支持或贴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