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媒体报道了一些奶农倒奶的新闻。例如,广东省有一天就倒掉二十吨牛奶的事情,河北唐县奶农把交不上去的鲜奶倒掉,甚至把刚刚怀孕的奶牛卖掉。一些人惊讶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现象在中国出现;有的人强调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性质不同;有的人断言这无关乎主义。
毋庸讳言,奶农倒奶是肯定是供过于求的结果。 要避免大量倒奶关键是把供大于求限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段、尽可能小的空间范围内。总体来讲,我国人民奶和奶制品的消费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奶业发展还有足够大的空间。当下供过于求是局部的,阶段性的,但不能不予以重视,研究原因,认真应对。究其原因,有的说,与大量外国奶粉涌入我国市场有直接关系;有的说,倒的奶都是质量不合格的奶,农户小规模饲养不能保证质量;有的说,各大奶制品企业纷纷自建生产基地,不再外购,散养户的奶源因此便更鲜有人问津。奶农对市场信息了解不够,盲目跟着奶价走,在“看不见的手”的调控下,自然会面临价格下降带来的需求不足。
根据上述理解,提出以下建议供主管部门参考。
(1)借助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扶持饲养奶牛农户或企业优化重组饲养合作社、现代化牧场,扩大规模。提供贴息贷款给牧场购买现代的全自动设备,提高饲养、挤奶、清洁的自动化程度,使产业规模优化升级,通过资质管理保证奶的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拥有抗风险能力。
(2)大力推广先进的饲养技术,包括在牧场田野上放养、在牛舍中用滚动毛刷按摩奶牛身体,混合饲料的营养搭配,以及自动收集和清理粪便,随时让牛舍保持干爽和清洁,甚至播放音乐等。
(3)按照严格的奶业标准,每个奶牛编有唯一的代码,建立数据库详细记录家族信息、年龄、产奶量、产奶时间等。质量监督机构定时或不定时取奶样,检测品质指标、分析营养成分。发现不合格的,及时停产整顿。不按要求整顿的,取消养奶牛的资质。
(4)制定鲜奶、奶制品的存储和运输的严格标准,加强管理,保证卫生安全,严防往鲜奶中添加标准不允许的物质。乳加工企业负责检测奶样的品质指标、卫生指标、分析营养成分。发现不合格的,经质量监督机构仲裁,可以拒绝收购当批次的奶。
(5)筹建奶业协会或类似组织,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获取稳定的销售渠道和价格利润保证,统一拓展市场。协会维护奶农的利益,帮助奶农与加工企业签定购销合同,出现违反合同随意降价或者拒绝收购奶农牛奶的现象,代表奶农与加工企业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