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全国唯一的市辖达斡尔族区,1956年9月,齐齐哈尔市政府决定,将原龙江县虎尔虎拉区、达呼店区、卧牛吐达斡尔族自治区以及榆树屯等4个农村区合并,成立县一级的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中国现有的五个城市民族区之一。现在的梅里斯达斡尔区共有6个乡镇,其中2个民族乡镇(卧牛吐达斡尔族镇,莽格吐达斡尔族乡)。全区49个行政村,其中少数民族村19个,占全区行政村39%。2021年是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全方位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有效地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不仅是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贯彻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任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求实效的政策举措。
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背景及现状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是少数民族工作中的新生事物,是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2009年,国家民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2年,国家民委印发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2013年,国家民委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工作意见的通知》(民委发〔2013〕240号,以下简称《命名挂牌意见》)这三个文件,是推动省、市、区乃至全国少数民族区域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随着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国建成了一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为了代表少数民族文化、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品牌。以黑龙江省为例,在2014年,黑龙江省推选4个村参加国家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评选工作,得以命名挂牌。分别是: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村(达斡尔族);牡丹江市宁安市明星村(朝鲜族);佳木斯市郊区敖其村(赫哲族);黑河市爱辉区新生村(鄂伦村族)。2017年、2019年,黑龙江省17个村和8个村分别被命名为第二批、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十四五期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也将充分发挥已被国家首批命名的哈拉新村特色村寨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卧牛吐达斡尔族镇额尔门沁特色村寨等重点村寨建设。
达斡尔族无论在生活习惯、民族文化、历史渊源上都有其独特特色。
二、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特色村寨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总体开发程度不高,民族文化元素的开发和植入不够。
(二)旅游开发形式单一,主要以观光功能为主,不能满足外地游客的体验需求。在产品和服务设计上,缺乏参与性体验项目的植入,游客缺乏体验其中乐趣的机会。
(三)达斡尔民族文化资源的生存空间逐步缩小,导致以达斡尔族文化为核心的景区特色逐渐丧失,民族气息越来越淡薄,流失速度也在加快。
三、对策和建议
(一)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倾力打造“民族风情旅游区”。按照“文化N+旅游”即“文化产业+旅游、民族民俗+旅游、非遗项目+旅游、节庆活动+旅游”的文旅融合模式,处理好传承和发展、普及和特色的关系,申报国家非遗小镇,提升诚信、质量、品牌建设。365bet网上足球比赛_beat365体育_365bet体育滚球
(二)完善传统民居保护与保障机制,对有历史文化遗迹的民居进行规划,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复原一批、复制一批,将其改造为文化实景游览体验区。积极开展传统民居历史价值和保护的宣传,改善周边的生态景观和村容村貌。
(三)积极向上争取民族政策、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哈拉新村、额尔门沁村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资金投入。在人才物上给予特殊关注。从而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引领,带动其他少数民族村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