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应用潜能全面迸发,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深刻改变了全球经济版图和发展方向,世界数字经济规模已占GDP的22%,为全球经济增添靓丽色彩。从移动支付、直播电商、共享出行、工业互联,一大批数字技术应用走进现实,潜移默化地深入生产生活。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超过35万亿元,占GDP比重36.2%,对GDP贡献率67.7%。数字经济的磅礴发展,为我国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引擎。
一、我省发展数字经济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全面落实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路线图。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19年,浙江省数字经济增加值2.7万亿元,占GDP比重43.3%;江苏省数字经济规模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而我省数字经济规模及占GDP的比重与先进省份还有较大差距。建设“数字龙江”是我省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的具体举措和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路径。必须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我省加快构建数字经济的建议
(一)推进数字产业化,增强产业能级。一是创建龙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依托哈尔滨新区“中国云谷”和“云飞扬”、大庆大数据产业园,争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打造国家级软件名城、云计算中心和人工智能试验区。二是搭建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等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支持哈工大、哈商大等建设数字经济研究院和创新平台。三是做强数字经济产业。梳理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实施强链补链工程,壮大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软件等数字产业,做强集成电路等硬件产业,加快发展量子通信、区块链、航天航空等未来产业。四是实施新基建计划。加快推进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全省5G基站建设,前沿布局天地一体化网络,实现基础通信一网化、应用上云一体化、数据资源共享化。
(二)推进产业数字化,强化数字赋能。一是赋能新制造。面向流程型和离散型制造工艺,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关键工序智能化升级,力争5年内规上企业数字化覆盖率达90%;支持省校共建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支持哈尔滨新区建立数字经济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二是赋能服务新业态。实施新零售示范工程,加快哈尔滨、大庆、牡丹江等商业圈数字化、商业街区智能化改造,培育网红经济,发展新电商,提升消费新体验;加快“龙江文旅云”平台建设,发展智慧物流,加快建设哈尔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三是赋能新农村。推进全省“数字乡村”示范试点,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建设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化、佳木斯等一批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园区、省级数字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智慧农场、智慧林场、智慧草场、智慧牧区等集成应用示范工程,加快设施化、智能化发展,推进农业“机器换人”示范。
(三)建造“城市大脑”,提升城市“思考力”。一是领跑新治理。借鉴郑州经验,遴选哈尔滨、大庆等城市,与阿里巴巴、腾讯合作,构建“城市大脑”核心平台,打造数字治理城市,带动全省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人数城”融合,全面优化数字驾驶舱,推进城市数字化和政府数字化,政企携手巧用数据赋能,精准决策,让数据提升城市“思考力”。二是加快新应用。完善城市统一的政务云、健康码、“亲清在线”等平台,确保“资源一张网、数据全在线”,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构建城市APP、政务服务网、自助终端、办事大厅窗口一体的“四端融合”体系,为城市提供标准化、集约化服务;结合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衍生出应用场景,涵盖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文化旅游、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业务领域,直面社会热点、解决民生痛点;加快推进5G+车路协同、空地协同等无人系统,丰富城市APP应用场景,营造数字经济生态,全方位创新智能服务;建立数字战“疫”防控系统,实现“交通卡口—居民小区—企业单位—人员密集场所”的数据、管理、责任闭环和即时感知,实现疫情发现、上报、解决时效分钟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