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颁布实施五年了。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抗震设防标准有明显提高,设计基本加速度相对较高的条带覆盖了哈尔滨市所属方正、通河、延寿、依兰、尚志、五常等12个区(县)及鹤岗、佳木斯两市部分区县,涉及居民约1800万,约占黑龙江省总人口的47%,人口密集,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是重要的粮食基地和工业基地,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建设发展速度对全省有重要影响。设防标准的提高,势必会提高这些城市、乡镇抗御地震灾害的韧性。
一、我省抗震设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甚至审图单位,仍有不适应提高标准的行为。例如,少数监理人员仍不清楚设防标准已经提高、提高到多少;为了追求室内美观,设计中限制框架梁柱与墙体的尺寸一致,致使钢筋的间距过小,达不到抗震设防的要求;8度区间墙上部不配筋,在地震中易发生局部塌落,造成伤亡等。
(二)海量的既有建筑,例如哈尔滨的两亿多平方米建筑,达不到新的设防标准要求。2002年以前建造的根本没有设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要求,部分建筑有待进行抗震性能鉴定,采取抗震加固措施,资金缺口大,难以安排落实。
(三)基础差。历年建造的农村居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基本都没有设防,大多未经正规设计,自行建造,抗震能力普遍较差,一旦在地震中毁损必是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仍有少量棚户区、城中村和农村危房,远远达不到设防标准,亟待改造。
二、关于我省抗震设防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以设防标准提高五周年为契机,组织一次全面的工程抗震设防检查。进一步加大宣传贯彻新标准的力度,发现设计、施工、监理各环节的问题,开展专业培训,完善相关制度、规定。
(二)以方正县、通河县、依兰县和延寿县等地直接从6度提高到8度和7度的城镇为核心,由哈尔滨市政府出面争取国家发改委立项,安排既有建筑抗震性能鉴定和抗震加固的资金,制定规划,逐年落实。与新(扩、改)建工程结合,争取五到十年内,一半既有建筑达到设防标准。
(三)对农村居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的抗震设防给予必要的支持,组织科研、设计单位研发出版一批适合我省各地不同设防烈度区、有我省农村特色的、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民居标准设计图集(册),通过农村宅基地审批环节,推荐给农民选用。
(四)制定规划,与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的安排结合,筹措落实资金,下大气力推进,争取在两三年内补强短板,尽快消弭重大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