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是农业大省,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闻名全国,但仍然存在,传统金融模式成本高、风险大,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难题是制约农业贷款成本的“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影响,“农业务难以高质量、高效率覆盖。
一、发展我省农业大数据发展现状及意义
据了解,2018年省农业农村厅、建设银行、哈尔滨工业大学三方联合,以土地确权和农业种植补贴相关数据为基础,以“农业大数据+金融科技”为模式,开发了,农民可通过手机App方式发起申请,最短18秒完成贷款,且按需支取、按日计息、随贷随还,极大解决了农民融资手续繁琐、融资时间长、融资利率高等问题。以2018年12月-2019年4月底为例,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共对132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和22162户农户投放金额44.5亿元,贷款年利率由7.5%降至抵押贷款年利率4.75%、信用贷款年利率5.375%,为全省已贷款用户节约了2亿多元利息成本,折算为每户节约10320元利息支出。2019年10月-2020年7月,共对约5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约39万农户投放金额超过400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了10倍,年利率低至4.5025%。
二、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大数据的建议
(一)实施顶层设计,打通基础数据壁垒。建议由省政府统筹规划,构建大数据资源融合体系,激活金融服务要素潜力。省农业农村厅、国土资源厅、我省八家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农村信用社、哈尔滨银行),建立多部门的农业数据信息共享;搭建信息系统互通接口,实现多部门业务系统互通,真正实现农业数据共享交换、信息系统整合、方便各工作部门提取所需数据,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农业金融服务三农金融信贷水平。
(二)建议设立特色农业担保基金或信用贷款风险资金池。建议省政府牵头,设立黑龙江省特色农业担保基金或信用贷款风险资金池,此基金与合作银行、合作保险公司和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按照约定比例分担贷款风险,从根本上解决设施农业无抵押或信贷支持力度薄弱问题。
(三)完成大数据中心全省布局。农投集团作为省属国有农业投融资平台,承担起“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抵押管理系统”的推广和技术支撑作用,通过大数据中心布局的方式,支持农业大数据平台与银行协同开发适用于农业生产的灵活多样的低息贷款产品,将此系统下沉至县区两级部门办理业务并提供服务支撑。同时,兼顾建立多维度的全面性数据评估,实现数据互通,信息共享,降低不良信用的产生,提升涉农主体的守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