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黑龙江省农垦和森工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黑龙江省农垦和国有林区政府行政职能移交及办社会职能改革财政管理体制调整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黑龙江省森工系统改革稳步推进,森工办社会职能改革教育系统移交工作基本完成。但随着改革实施,因医疗保险关系移交接续政策与地方现行医疗保险政策存在较大区别,导致地方医疗保险基金出现巨额缺口,甚至影响今后职工医保待遇的正常兑现问题。以牡丹江地区海林市为例:牡丹江境内共有5个县(市)涉及8个森工局教育系统移交,其中海林市有大海林林业局、柴河林业局、海林林业局移交单位和人员数量最多,压力最大。海林市域内3个森工教育系统划转地方后,经测算缺口基金约9850.6万元,加之海林市财政增收乏力,后期医保支出持续加大,医保政策兑现将异常困难。牡丹江地区还有穆棱市、宁安市、东宁市和林口县,后续森工改革也将面临此项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森工和地方政策存在差异。牡丹江地区现行医疗保险政策:《牡丹江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牡政办发〔2015〕19号)规定:“整建制划转的单位,以全市上年度在职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按照7%的比例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退休人员一次性缴足十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应补足十年基本医疗保险费,距离法定退休年龄尚能达到十年的不用补缴”。森工改革教育系统医保移交接续政策:《黑龙江省农垦和森工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规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时,按原农垦、森工系统上年累计统筹基金人均余额乘以转移人数向属地划拨基金。
(二)医疗保险费测算出现缺口。本次移交给海林市地方的3个森工教育系统共计2713人,其中在职职工1282人,退休职工1431人。按海林市现行政策测算:按省公布平均寿命76岁计算,为1431名退休教师划拨医保个人账户、兑现住院报销待遇,预计支出5308万元(其中,预计住院统筹支出2380万元,门诊账户支出2928万元);因森工系统开展医保工作较晚(三个森工局分别于2002年、2003年开展医保,海林市于1997年开展医保)在已接收在1282名在职教师中,有607名教师到退休时不满法定缴纳医保年限(男缴满30年、女缴满25年)需为其补缴医保资金预计支出4542.6万元。按省现有森工改革医保政策测算:经相关部门测算,3个森工系统上年累计统筹基金结余按1500元计算乘以教育系统转移人数2713人,约合计400万元。原单位应缴基金9850.6万元减去2018年末森工划转结余医保基金400万元,资金缺口大约为9450.6万。
(三)因配套政策支持不到位加大地方承接风险。海林市此次划转地方的教育系统人员最多,域内还有2个国有农场。按照本次改革政策,海林市地方接受森工教育系统人员后,将永久性短收医保费约9450.6万元,而该部分人员到地方后直接享受地方医保待遇,造成地方医保基金短收超支,基金缺口将逐年增大。经测算预计每年增加运行成本600万元(其中划拨退休教师个人账户资金预计年增加319万元,住院报销预计年增加281万元)。截至2019年10月末,我市医保统筹基金账户结余资金776万元,预计2019年底将达到警戒线,2020年5月面临崩盘风险。如下步农垦、森工改革其他系统人员接续转移地方,按此政策地方医保基金将难以为继,风险防控将异常艰难,甚至加剧风险形势。
二、对策和建议
(一)伴随农垦、森工办社会职能改革的深入,移交地方人员将持续增多,因改革政策造成的医保基金缺口将更加巨大,地方将不堪重负,建议省级相关部门研究具体措施,给予相应支持。
(二)按照改革政策将医疗保险费缺口纳入改革成本,省级根据县(市)承担转移任务量和实际承受能力,在具体分担方式和比例上更多地给予相应倾斜,减少地方承担额度。
(三)省级对因改革导致地方医保基金缺口,特别是后续兑现待遇可能难以为继的,协调相关部门适当在财政补贴或基金补助方面,给予特殊的专项支持,并在国家改革成本政策出台前,先行拨付,以降低支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