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健康中国”大战略背景下,如何为全国的老龄人口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已成为全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近几年,相关安宁疗护的呼吁逐渐增多。有数据显示:我国每个人一生健康投入,大约有80%用于生命的最后一个月。安宁疗护,不仅能够让患者走得“安宁”,也能切实减轻患者家庭的负担,还能节省大量的医疗资源。切实构建安宁养护体系,对于加强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我省安宁疗护存在的问题:
1.观念转换不够。人们普遍重视“优生”、“优育”,有意忽视、回避“优逝”,临终关怀的观念缺乏,安宁疗护的社会认知度不高。
2.缺乏医护人员、设备支撑。安宁疗护刚刚试点,仅在个别医院起步开展,没有专业的医疗设备和人员;
3.缺乏政策规范和指引。从事安宁疗护的工作人员如何获取从业资质、如何接受专业培训、如何开展规范服务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工作全部处于摸索研究阶段;
4.缺乏经费支持。安宁疗护的大部分治疗措施未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心理评估与疏导、康复理疗、舒适护理、生活护理(介护洗澡、按摩、精油按摩、美足美手护理)等项目无法计价收费。
二、对策和建议:
1.积极申请国家顶层的扶持力度
通过申请对我省边疆地区的专项资金支持,从而加快步伐推进我省试点单位安宁疗护工作开展进程;加大激励机制,增加专业设备和人员方面的经费投入。
建议宣传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各类老年学/协会、媒体等携手推进政策落地和政策引导,尤其是对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偏远林场、农场、失能失独等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国外安宁疗护、医养结合、日间老年照护中心等模式探索我省安宁疗护的在院、居家、社区的三位一体模式。
2、规范评价指标
结合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结合国家文件精神组织专家制定我省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的评价指标,进一步规范行业实践标准和服务行为,让我省老工业基地的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得到满足,且提供同质化的服务标准。
3.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多元化、多角度人才培养:一是加快对专业型康复、理疗、护理人才的订单定向培养;二是大中专院校增设养老护理类、康复理疗类、心理咨询类等专业人员培养份额;三是省卫健委设专项培养项目;组织师资定期培养专业人才;四是加强对民营机构的标准制定践行的考核。五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学会等部门广泛发挥学术引领作用。
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工作增加相应人员编制,配备相应设备,增设相关岗位职称,提升医护人员相关待遇补助;逐步按照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家庭病床等不同级别、条件分级建立完善服务标准和工作规范;
积极探索医保、商业保险共同支付安宁养护的新模式。
5.建立社工和志愿者服务机制
建立社工和志愿者服务机制,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安宁养护中来。
6.转变百姓观念
积极利用媒体等宣传工具,开展“优生优逝”生死观教育,转变人民对安宁疗护的观念。
7、明确现阶段各级医院的职责与定位365bet网上足球比赛_beat365体育_365bet体育滚球
进一步明确三级医院为技术支撑、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为主体、为不同需求的百姓提供多元化服务措施,提供三方联动、互为补充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