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作为黑龙江省绿色产业发展的实际行为体,其引领作用尤其重要。就目前而言,黑龙江省省委、省政府对绿色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为绿色产业发展的步伐提供足够良好的保护。但基于国家对绿色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省政府在绿色产业发展的引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顶层设计缺乏系统性考虑
缺乏从全局和本土视角对绿色产业发展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考虑,导致绿色产业发展的重点不清晰,具体发展方向不明确,未来发展规划可行性差。缺乏从系统视角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整体关联性进行考虑,导致绿色产业发展不均衡,整体能力不强,很难形成聚集效应。以政府主导为主的,社会参与度不足,特别是企业参与度不高,导致企业和公众无法参与到绿色产业发展制定、执行和反馈的全过程,无法充分地代表多方利益,导致绿色产业发展盲目决策和发展偏差。
2.操作层面缺乏具体细则
从现实要求来看,绿色发展相关的法制体系仍不完善,政府部门尚未出台相关的配套文件、工作细则和实施机制,导致相关政策和法规的配套性和可操作性存在很多不足。尚未建立起黑龙江省绿色产业的标准体系,仍存在绿色产业标准制定缺乏科学性、标准覆盖面较窄、部分标准模糊不清、缺少标准化基地建设等问题,导致黑龙江省绿色产业发展受到阻碍。法规和标准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法规和标准执行效率不高。由于黑龙江省实行统管分管结合的多部门分层次执法体制,也导致执法主体众多,各部门间职责不清,在责任面前互相推诿,从而在实际环境执法中形成执法真空和重复交叉执法现象,严重弱化了政府执法效力。
3.实践层面缺乏技术和人才支撑
在研发方面的投资不足,科技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导致黑龙江省绿色技术水平较低、创新积累少、研发转化率低等问题。尚没有构建起有利于产业技术创新的制度、政策环境、激励机制和公共服务平台;教育事业发展滞后,在培养人才方面先天不足。培养和引进专业高等人才的意识和能力与发达省份相比较弱、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机构和体系缺乏,导致绿色产业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紧缺;人力资源相关政策、人才发展战略和高等人才激励机制仍不够完善。
三、相关建议措施
1、制定绿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完善绿色产业引导政策
加强绿色产业总体规划和政策引导,引导绿色产业发展方向、优化绿色产业发展环境。制定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绿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优化绿色产业结构,调整绿色产业发展方向,以解决绿色产业发展起步阶段那种自发无序的状况和产业结构不规范、不合理的突出问题,为绿色产业发展的后续工作夯实的基础。制定符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的绿色产业发展政策,明确鼓励和限制的具体内容,并根据形势变化加以修订;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划清权力界限,政策制定不能越级越位。在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要注重政策的效果评估,建立政策调整退出制度,形成产业政策改进和完善的有效机制。
2、建立绿色产业发展培育评价体系,形成绿色产业发展梯队
从绿色产业发展情况、基础设施状况、人才培养培训与就业、要素成本和政策等方面对绿色产业发展进行归纳总结,将绿色发展产业分成三个梯队。培育第一绿色产业发展梯队的全国竞争优势,成为全国重点发展产业,全国绿色产业发展的空间布点之一;将第二绿色产业发展梯队作为未来黑龙江省绿色产业发展的储备产业,成为黑龙江产业整体提升的着力点;挖掘第三绿色产业发展梯队的潜力,将其培育作为世界领先产业,实现黑龙江省产业发展战略的转型升级。
3、健全标准和法律体系,规范绿色产业发展市场秩序
根据绿色产业发展重点,加强标准研究,为保持产业较快平稳发展做好支撑,发挥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满足绿色产业发展的需求。加快绿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尽量与黑龙江绿色产业的发展同步;研究目前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防止法律漏洞出现,防止相关者利用法律漏洞逃避执法单位的问责;落实有关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绿色产业发展良性发展。积极组织协调农业、环保、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工商等部门,强化绿色产业的全程监管,建立完备的环境监测、产品质检和市场监督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绿色产品的信誉度,为绿色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空间。
4、建立技术创新和人才培训体系,加快绿色产业自主创新步伐
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手段建立人才交流中心,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绿色产业发展专业人才和建立人才储备库,把一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引进产业内部,把基于专业人才开发培养的服务体系建立起来,开发培训的专业人才源源不断的提供给中小型企业。通过产业、大学与科研院所各方面的联合为产业提供企业家、管理者等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等服务。以“不为我所有,可为我所用”为原则,加大引进优秀人员为黑龙江省服务的力度。
(365bet网上足球比赛_beat365体育_365bet体育滚球黑龙江省委)